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四種常見的管理風格。
1. 指令式管理:
管理者詳細指導下屬或團隊的具體工作,包括任務內(nèi)容、執(zhí)行方式、時間節(jié)點、地點以及完成標準。這種管理風格強調(diào)高職責行為,管理行為模式是“我來決定,你來做”。主要使用的管理工具包括告知、指示、指導和建立。
2. 教練式管理:
教練式管理在具有指令式特征的強調(diào)與下屬之間的雙向或多向溝通、傾聽、鼓勵、輔導、澄清和激勵等行為,稱為高支持行為。其管理行為模式是“我們探討,我來決定”。主要使用的管理工具包括推銷、解釋、澄清和說服。
3. 團隊式管理:
團隊式管理給予下屬大致的工作說明,并與他們一同展開工作,注重傾聽下屬的意見與感受,激勵他們積極地參與。其管理行為模式是“我們探討,我們決定”。主要使用的管理工具是參與、鼓勵、合作和承諾。
4. 授權式管理:
在充分信任下屬的前提下,管理者給予下屬充分的授權,并在管理過程中更多地采用高支持行為。其管理行為模式是“你來決定,你來做”。
在傳統(tǒng)的管理理論中,人們常常比較不同管理風格的優(yōu)劣,關注哪種管理風格更有效,管理者應該選擇支持行為還是職責行為。許多研究鼓勵管理者采用授權式或團隊式的管理風格。
許多管理者也存在固有的思維模式,認為自己的管理風格是長期形成的,難以改變。他們拒絕適應新的管理方式,而希望下屬能夠適應自己的管理風格。
為了更好地描述這四種管理風格,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模型,以任務導向為橫軸,關系導向為縱軸,將四個象限分別標記為S1、S2、S3和S4。其中,S1屬于高任務低關系型管理風格,即命令型;S2屬于高任務高關系型管理風格,即教練型;S3屬于高關系低任務型管理風格,即激勵型;S4屬于低任務低關系型管理風格。不同風格下的管理者采取不同的行為和策略來影響員工。在理解了不同的管理風格后,管理者還需要關注被管理者的工作狀態(tài)評估。這包括評估員工的勝任度和意愿度。勝任度指的是員工完成工作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意愿度則涉及到員工的信心、承諾和動機。員工的不同工作狀態(tài)可以被分為四種類型:低勝任低意愿的員工(R1)、低勝任高意愿的員工(R2)、高勝任低意愿的員工(R3)以及高勝任高意愿的員工(R4)。對于不同類型的員工,管理者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進行管理。例如對于R1類型的員工需要給予更多的指導和鼓勵來提高其勝任度和意愿度;對于R2類型的員工則需要加強其工作技能和制定明確的工作計劃;對于R3類型的員工則需要通過激勵和反饋來增強其對工作的信心和承諾等。通過這樣的分析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促進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從而提高企業(yè)的整體效率和競爭力。員工期望與不同管理風格的探索
對于員工而言,他們普遍都希望有一位親切的導師或教練,為他們提供指導,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技巧,建立他們的信心。尤其是對于那些表現(xiàn)出高勝任度的員工,他們的內(nèi)心更是期待有機會表達自己所關心的事情。一旦員工表現(xiàn)出色,他們渴望得到及時的贊美和肯定。當遭遇困難或障礙時,他們期望這位導師或教練能助其一臂之力,幫助他們克服難關,達成目標。
R4型員工,即那些高勝任高意愿的員工,他們的工作能力非常強,常常期望自己的工作能夠得到挑戰(zhàn)和變化。他們更希望自己的管理者像一位良師而非單純的老板,他們渴望得到他人的感謝,希望擁有自主權和權威,并被他人所信賴。
在管理風格方面,存在四種常見的類型。
第一類:指令式管理。這種管理風格中,管理者更像是一位發(fā)號施令者,雖不親力親為但會全程指揮團隊。這種管理方式往往注重事情的完成而非人的因素,團隊的執(zhí)行能力可能會比較強,但在培養(yǎng)梯隊方面則較為困難。
第二類:支持式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中,管理者會親力親為,以身作則與團隊并肩作戰(zhàn)。他們大多重人不重事,戰(zhàn)斗力強且凝聚力高。這類管理者像一個帶頭大哥,員工的歸屬感比較強,但往往難以帶領大團隊前行。
第三類:教練式管理。此類管理者不會親自替員工做事,但會啟發(fā)和輔導員工如何完成工作。他們注重既關注事情也關注人,通過提供鼓勵、支持和反饋來幫助員工成長。這種管理模式適合于核心梯隊的管理。
第四類:授權式管理。這種管理方式中,管理者更注重目標和結果,不關注過程和人員發(fā)展。團隊在沒有管理者的情況下能夠完全自動運行。
針對不同的管理場景和管理對象,管理者可以選擇不同的管理風格。例如在關鍵時刻或任務不容有失的情況下,指令式管理更為合適;而在團隊攻堅階段或需要培養(yǎng)梯隊時,支持式管理和教練式管理則更為適用;當團隊成熟并需要更多自主空間時,授權式管理則是*選擇。
那么在四種典型的管理模式中,又有何區(qū)別呢?
a. 命令式的管理模式:當面對經(jīng)驗不足、缺乏主動性的員工且時間緊迫、任務繁重時,這種自上而下的單向溝通模式能夠迅速且準確地傳達決策,幫助員工明確方向并高效完成任務。
b. 指導型的管理模式:若員工較為主動且具有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與熱情時,采用指導型管理模式更為合適。管理者應以友好的方式詳細說明工作性質(zhì)并幫助員工理解并實現(xiàn)目標。這種模式有助于激發(fā)員工的熱情并提高其工作能力。
c. 扶持式的管理模式:當員工對所要求的技術熟知且與管理者的關系較為密切時,應采用扶持式的管理模式。管理者應經(jīng)常贊賞員工、共同討論問題并積極提供支持。這種模式有助于重新獲得彼此的信任與信心并保持員工的熱情。
d. 授權式的管理模式:一旦與員工的關系非常密切且他們能夠獨立且有效地工作時,應大膽地讓員工自己去做選擇授權式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并欣賞員工的能力與觀點并向其授權是此模式的要點既能提高管理效率又能提升員工的能力為公司創(chuàng)造更多的人力財富。
總之不同類型的管理風格與模式各有其特點和適用場景針對不同特性和需求的員工或團隊應靈活運用各種管理方式和手段以實現(xiàn)最優(yōu)的管理效果。
轉載:http://www.1morechance.cn/zixun_detail/184304.html

